首页 资讯 正文

有人爱,有人嫌!小区里该不该配公厕?如何皆大欢喜?

体育正文 26 0

有人爱,有人嫌!小区里该不该配公厕?如何皆大欢喜?

有人爱,有人嫌!小区里该不该配公厕?如何皆大欢喜?

目前本市不少小区(xiǎoqū)里都建有公共厕所,它们不仅方便了老人、孩子等(děng)特殊人群,也为商户和过往司机、行人提供了便利,但是一些公厕由于靠近居民楼或者管理(guǎnlǐ)不善等原因,引得居民意见(yìjiàn)很大。有的抱怨,到了夏天饱受异味折磨;有的反映,里面不整洁,体验感差,这样的公厕没必要存在(cúnzài)。一边是解决(jiějué)内急问题,一边是生活遭受干扰。小区里该不该配备公厕?如何在解决生理需求与维护居住(jūzhù)环境间取得平衡?

通州北苑小区

小区公厕 有的(de)获点赞有的遭吐槽

“离家再近也(yě)有内急赶不上的时候,小区里有个厕所挺(tǐng)方便的。”在石景山模式口西里小区,居民对小区里配备的公厕拍手称赞(chēngzàn)。记者在该小区29号楼和30号楼之间看到,这个公厕离两栋楼有十多米远,里面干净整洁,没有异味,还设有(shèyǒu)独立的母婴室(shì),时不时有居民进来如厕。

“别看这个公厕(gōngcè)不大,却帮了大忙。”保洁员董女士说,一天能有四五百人次前来如厕,早晨六七点时甚至(shènzhì)会出现排队的情况。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这个公厕在小区建设之初就有,小区内(qūnèi)目前有邮局和三所学校,办事的、接送孩子的、附近居民……每天人来人往,如厕需求很大,它给大家(dàjiā)提供了便捷(biànjié)的服务。社区从来没接到过(guò)如厕相关问题的投诉。

同样位于小区(xiǎoqū)里,有(yǒu)的公厕却遭吐槽。西城区德胜门附近一小区里有一处公厕,距离居民楼大约5米远,而居民楼的窗户又都是向(xiàng)南开的,正好对着公厕,每到夏天它散发出的臭味让居民叫苦不迭(jiàokǔbùdié),只能紧闭窗户。“我们这是住宅楼,公厕距离我们太近了,老是能闻到异味,好像也没多少人使用,能不能(bùnéng)拆了呢?”有居民抱怨说。

西城区德胜门

傍晚,在东城交东小区C区小花园(huāyuán)内(nèi),人们三三两两地遛弯、乘凉,孩子们嬉戏玩闹。记者看到,在小花园的角落里有一处公厕(gōngcè)(gōngcè),不时有居民进去,尤其是正在玩耍的孩子,不一会儿就着急地跑进去一个。保洁员告诉记者,小区原本都是平房区,当时就有公厕,后来(lái)这里(zhèlǐ)改成楼房,公厕也随之翻修改建,“这个公厕属于一类,管理得很好,不少居民早上都喜欢来,放学后也有很多孩子过来。”

东城区交东小区

“小花园是(shì)老人孩子的主要活动场所,在这儿建个公厕很方便。”居民李先生(lǐxiānshēng)表示,大家玩到一半时,还得回家一趟太麻烦了。“有的邻居家里(jiālǐ)人口多,早晨如厕得排队,来公厕能缓解窘况(jiǒngkuàng)。”居民张女士说。

家住海淀双榆树(shuāngyúshù)小区的赵先生说,双榆树西里8号楼边上有个公厕,时常能“救急”;确实家中都有厕所,但小区分批(fēnpī)建于20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,近些年也没装(méizhuāng)电梯,全靠(quánkào)爬楼梯,一楼还好(háihǎo),这要是六楼真来不及。“小区内(qūnèi)有个公厕还是方便些!”居民赵先生说,小区里老年人多,容易内急还腿脚不便,有个公厕可以避免爬楼回家。

海淀区双榆树

北航社区有一座存在了60多年的公厕,它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建校时给工人们搭建的,后来因为居民也有需求,就一直沿用至今,是北航社区居民可使用的唯一的公共卫生间。如今,这个公厕也在为快递员、外卖员等(děng)新就业群体提供便利。记者驻足的一段时间(yīduànshíjiān)内,不时有外卖骑手过来,把车往边上一停,就冲进去了。“我基本就在这一片(yīpiàn)配送,记住这个位置了,顺道就能(néng)来‘解决(jiějué)’一下。”一名(yīmíng)骑手说。

在海淀白堆子地铁站周边的小区内,公厕距离居民楼太近引发(yǐnfā)了诸多不满。记者(jìzhě)在现场看到,这个公厕距离旁边的居民楼不到三米,出了楼门走几步就能到。“我们(wǒmen)不仅被公厕本身的气味困扰,还(hái)得经受每月好几次的抽化粪池气味袭扰。”居民陈女士说,“现在天儿这么(zhème)热,开着窗户的时候抽化粪池的气味传来特别熏人。”

记者在(zài)丰台站周边一幢居民楼前看到,公厕(gōngcè)与旁边的居民楼仅隔着一条狭窄(xiázhǎi)小路,中间没有设施遮挡,短短半小时内公厕人流不断。“我是小区一层的底商,没有地方上厕所,只能来这里。”商户李女士说,小区内约60家商户都(dōu)指着这个公厕。

“之前公厕里异味重噪音(zàoyīn)大,从早到晚没有(yǒu)消停时候,有的(de)人很不自觉(zìjué),上厕所刷视频的声音特别吵人。”一位居民说,后来为解决噪音相关问题,距公厕最近的居民楼都统一更换了(le)双层隔音窗。“现在除了极个别情况,几乎听不见噪音了,楼下的商户也给我们提供了不少便利,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的,互相理解吧。”

也有居民反映,小区里的公厕多数时候闲置,还不如另作他(tā)用。“我们小区原本是平房(píngfáng)时公厕非常有用,可是现在基本都改成楼房了,家家户户(jiājiāhùhù)有厕所,还留着这个公厕干啥呢?”居民王先生说。

“时代(shídài)发展了,家家户户早就住上楼房,公厕已经没有直接的服务对象了;而且小区空间就这么大,其他需求也很(hěn)迫切,能不能拆掉,用腾出来的空间建造(jiànzào)绿地、停车场或者充电桩呢?”居民郭女士说。

2003年,当时的北京市市政管委在“本市新建(xīnjiàn)改建(gǎijiàn)居住区(jūzhùqū)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指标”中(zhōng)指出(zhǐchū),城八区所有的新建小区今后都应配有公厕,新建或改造的公厕将达到二类以上标准(biāozhǔn)。2018年,住房和(hé)城乡建设部发布的《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》中,以居民步行5分钟可满足其(qí)基本生活需求为原则,提出了“5分钟生活圈居住区”概念。这一概念要求居住人口规模为5000人至12000人(约1500套至4000套住宅)的居住区内,社区服务设施中应配建公共厕所。

东城区(dōngchéngqū)城管委相关工作人员(gōngzuòrényuán)表示,按照《北京市市容环境卫生条例》相关条款要求,新建、改建住宅区,开发建设(jiànshè)单位应当按照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公共厕所、密闭式垃圾收集站和其他环境卫生设施。

记者了解到,通常对于公厕配建相关要求,开发商都会(huì)在(zài)小区外或底商位置进行(jìnxíng)建设,但有些开发商理解不到位,直接将公厕建在小区内(qūnèi)。不管小区内当初为何会有公共厕所,对其进行改建或拆除都须经规划部门审批。

北京联合大学城乡社区治理研究中心主任、教授李凌认为,2022年,住建部发布(fābù)《关于印发完整居住社区建设指南的通知》强调,老年人和儿童在社区活动的时间最长,且步行能力有限(yǒuxiàn),是社区建设应优先满足、充分保障的人群,需要强化在养老托幼等基本生活服务上的配套供给。“单一(dānyī)的公共厕所在建设之初很(hěn)容易引起居民反感,应在周边增设绿化带、共享健身设施(shèshī),实现多功能(duōgōngnéng)融合。”李凌说。

石景山区模式口村2号院的(de)公共厕所,此前(cǐqián)是旱厕,味道刺鼻,经过改造(gǎizào)后,获得了居民和游客的称赞。如今的公厕出入口与主街有一道仿木纹理的屏风相隔,和谐又美观。

石景山模式口村(社区探索)

“2016年我们(wǒmen)受石景山区城管委委托,对这个公厕进行(jìnxíng)改造。当时,它四处漏风,由于(yú)使用的人多,地面也脏乱不堪。天气炎热时臭味熏人,行人路过都捂紧鼻子。”相关工作人员介绍,他们接手后考虑到街区建设需要,借着(jièzhe)拆迁这个契机(qìjī),将周边变电室、水泵房、公共卫生间进行统一规划,增设游人休息和交流的空间,同时引入集图书(túshū)、文创、咖啡于一体的特色书店。

石景山模式口小区

“为了缓解异味,我们将旱厕(cè)改为化粪池,让气体从屋顶(wūdǐng)排出,每个隔间我们都(dōu)加装了通风设备。”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他们还在墙面上绘制了与周边书店一致的图案,并将公厕出入口改为主街(zhǔjiē)侧面,在出入口前加装了围挡,以指路牌替代原本统一的出入口标识。

“以前我宁肯憋着跑回家也不愿意进这个公厕,现在从外观设计到(dào)内部设施,都透(tòu)着巧心思,而且到处干干净净的,如厕真成了种享受。”一位附近居民说(shuō)。

东城东花市北里中区9号(hào)楼前的(de)公厕也(yě)在改造后(hòu)赢得了点赞。虽然前来如厕的居民(jūmín)不少,但里面干干净净、毫无异味。东城区城管委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这个公厕经历过两次改造,如厕体验感明显提升。譬如针对异味,原本单一的开窗通风被改为中央空调的空气置换系统,提升了排出(páichū)效率;墙与地砖间的缝隙在改造后消除了直上直下的死角拼接缝,防止污渍、水渍渗入滋生细菌。这些措施都使异味问题得到(dédào)改善。

来源(láiyuán):北京日报客户端

有人爱,有人嫌!小区里该不该配公厕?如何皆大欢喜?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